面對中小學階段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教師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嘗試與解決。
(一)密切關注學生,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心理異常
要想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發(fā)現學生心理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育工作實踐中密切關注學生,及時發(fā)現學生心理上的波動與心理方面存在的異常。
教師密切關注學生,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心理異常,對于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給學生疏導方法,讓學生學會自我排解壓力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面對眾多的學生,有必要且必須教給他們自我排解心理壓力的方式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在遇到心理方面的壓力與問題時學會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及時解決,以免產生惡劣的后果。
首先,鼓勵學生嘗試著與外界進行溝通與交流,可以向父母傾訴自己心理方面遇到的問題,可以向教師尋求幫助,也可以與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以排解消極的情緒與壓力,這樣一來能減輕學生心理上的負擔與壓力,二來還能從外界得到關于自身心理方面問題的指導性建議。
其次,鼓勵學生以心理繪畫日記的形式畫出自己心理的負面情緒與負擔,以便讓外界更早感知。
(三)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家庭是孩子們成長的港灣,學校則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場所,兩者在學生的人生中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也正是因為如此,教育工作者不能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割裂開來,而應當同家長之間建立起極為密切的聯系,雙方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共同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疏導與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班上一名女學生由于體質較胖而感到非常自卑,總是感覺自己那么胖,不像其他女學生一樣陽光、健康、好看,別人肯定是不喜歡自己的。這一自卑的心理不僅影響到了她與其他學生的正常交際,同時也反映到了她的學習上來,遇到問題不敢主動問,遇到不理解的知識也從來不敢表達,等等。針對這一情況,心理教師同這名學生的家長建立起密切的溝通與聯系。
首先,需要家長在保障孩子營養(yǎng)膳食均衡的情況下,科學控制其飲食,同時帶領其進行適當的鍛煉;
其次,同家長達成了一致,即對這名學生學習及生活中所取得的小小的進步都要給予充足的肯定與激勵,要讓她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的,自己還有很多其他人所不具有的閃光點。
最后,家長所要做的便是共同對這名女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告訴她評價一個人不能僅僅是看其外表,更重要的是要看這個人的內心是否善良,是否懂得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即是否有著美好的心靈,引導她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價值得以充分彰顯。
總而言之,面對中小學階段學生心理上存在的諸多問題,心理教師應當積極正視,同時要想方設法對其進行科學引導與正確處理。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學生心理上所存在的問題,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率與質量的同時,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